更多>> 联系我们
姑苏区谢友苏文化艺术工作室
地 址:苏州市平江路112号
电 话:0512-69168087

手 机:130-0451-8037

E-mail:xieyousu@sina.com 

        729169441@qq.com

网  站:www.xieyousuart.com 


名家评述

谢友苏与他的人物画创作——袁成亮

2014-10-24 点击数:2190
  谢友苏的人物画作品反映的都是老百姓的生活,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人物在他的笔下经过适当的艺术夸张变形处理后变得憨厚幽默而神采飞扬,透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情趣,好看耐看,令人大快朵颐。
  其实,谢友苏的生活并不象他的作品那样总是充满了温馨。象许多同龄人一样,谢友苏也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所特有的“嗟咤岁月三部曲”:读书、插队、返城。这些人大多数背负着生活的重压,错过上大学机会,荒废了青春,返城后由于没有专长又遭遇下岗之苦。与这些人相比,谢友苏是幸运的,幸运在他对艺术女神的钟情,幸运在艺术女神对他的青睐。
  谢友苏1948年出于苏州一个书画世家,父亲谢孝思母亲刘叔华均是著名画家,受家庭薰陶,谢友苏自小就喜欢画画。即便是在下放农村期间,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那杆画笔,每每劳作之余,他都会来到菜场、汽车站等人气较旺的地方进行人物写生,积累了大量的速写画稿,为以后的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977年谢友苏伴随着知青回城的浪潮回到苏州成了大光明电影院的一名美工,专事电影海报创作,这使他有机会接触了西画的知识,为中西艺术的结合提供了条件。他创作的电影海报《科佩尼克上尉》《晚钟》还分获江苏省第四、五届电影宣传画展一等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谢友苏进入苏州市业余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在著名画家刘振夏、周矩敏等指导下创作国画。名师指点再上自身的勤奋,谢友苏的绘画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作品以国画技法、材质糅合西画绘画原理而形成了自已的风格。他笔下的江南水乡、贵州苗寨等作品轻灵细腻而又不乏厚重深沉,意境深邃。
  近年来,谢友苏将笔触更多地对准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谢友苏从事人物小品画的创作并非偶然。他说:“前几年,我的老师周矩敏先生画了一批题为‘散淡人生’的人物系列小品,新颖幽默的形式,鲜明突出的风韵,引起了画界不小的震动,也给了我的启发。生活本身就是含情的,几十年来积累在我心中的人物素材顿时鲜活起来,由于有比较扎实的人物画基础,加之周矩敏老师的点拨,我画出了一批有着自身感受,充满生活情趣的人物小品。”
  谢友苏很善于通过人物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人以“神态抓得极准,夸张中透着自然”来评价谢友苏的人物小品画,我以为是很得当的。《小的放学了,老的背书包》《我没醉》《人约黄昏后》《搔痒痒》《采果果》《奕棋图》……这些时间长河中一个又一个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场景在他的笔下通过适度夸张的人物神态和身体语言演绎成了一个个憨厚幽默而又充满温馨的小故事,流淌着浓浓的人文情愫,给人以的心灵慰籍和感悟。或许如此,谢友苏的人物小品画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作家亦然先生在看了他的作品后惊叹道:“谢友苏作品中那种神彩飞扬、充满生活情趣和人生况味的生活场景令人怦然心动,许多关于人生的费尽口舌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竟然被他三勾两勒,直入人心!”他的几幅作品在《故事会》封面发表后,深受读者好评,还有的读者写信给编辑部“希望这种风格的封面保持不变,等把这种封面收集到一定数量再串起来,一定是本不错的连环画册。”《美术报》刊发了他的一组作品后也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谢友苏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愫,这也是益于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壶茶、一局棋、一曲琴声,一幅字画、几位神态憨憨的长者是一种场景,也是一种文化。而在这种文化薰陶中成长起来的谢友苏自然也将这种场景融进了自已的艺术创作,化成了一幅幅情趣盎然的图画。难怪有人评论谢友苏的画时说:“只有生活在古城深厚文化积淀土壤上的苏州人才能画出如此骨子里透出苏州传统文化味的作品来。”其实,谢友苏的人物小品画也是一种他自身心态的一种表达。有人问谢友苏:“很平常的事到了你笔下怎么就那么生动有趣?”而谢友苏的回答也很是平常:“生活本身就是有趣的,美好的,虽然也有烦恼,忧虑,辛酸乃至不幸,但你如果以平和、达观、愉悦的心态对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充满了情趣。”
  不为名利所累,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想这或许就是谢友苏成功的经验之谈吧。
  袁成亮: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苏州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版权所有:姑苏区谢友苏文化艺术工作室 苏ICP备14039203号     友情链接:常熟装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