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联系我们
姑苏区谢友苏文化艺术工作室
地 址:苏州市平江路112号
电 话:0512-69168087

手 机:130-0451-8037

E-mail:xieyousu@sina.com 

        729169441@qq.com

网  站:www.xieyousuart.com 


名家评述

谢友苏,记录一个正在遗失的纯真年代

2016-02-10 点击数:3197

 

谢友苏,194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江海书画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苏州“友苏美术馆”馆长。出版有《谢友苏国画作品集》《谢友苏人物画集》《市井》绘本。

        数着平江路上一块块印有岁月痕迹的石板老街,抚摸着白墙黛瓦布满漏痕的老屋,沿着平江河缓缓流过的小桥,一路小走,就能找到“友苏美术馆”。馆内陈列着一幅幅连环画式的绘画,一个个苏式生活的生动故事。这些田园诗式的画作里有聪明伶俐的孩子,溺爱孩子的长辈,恩爱有佳的夫妻,羞于求爱的恋人和尽职尽责从事各个行当的劳动者等,充满着社会百态。

      画家谢友苏是在真正地画生活,他将寻常生活中的场景描绘出的韵味,他的画作有温度,与平江路的苏州地道风味十分贴合。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这样形容谢友苏的画:“他的作品,在结构上是写实的,而表情、动态则极尽夸张,形成浓郁、生动的幽默感。他的灵感撷取自日常生活中的戏剧性画面,而后凝练地加以展现,这中间运用着构思和剪裁的本领,形成一幅完整的故事。作品没有一点概念和程式,当然也不刻意寻找那些惊天动地的事,瞄准小事、小细节、小情调但又绝不庸俗,因而活生生地展示了人性,展示了人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

      谢友苏生在一个丹青世家,这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他的曾祖谢宝书是以举人授奉直大夫,曾为贵阳正谊书院院长,工诗词,善书画,所画山水“清新精雅”,影响其祖。而谢友苏的父亲谢孝思,祖籍贵阳,为当代国画大师吕凤子高足。曾任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文教局长等职,出版有《谢孝思画集》《谢孝思诗文集》《苏州园林品赏录》等。2014 年4 月,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04836 号小行星以“谢孝思星”命名,并授予“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称号,以表彰他在保护苏州古城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谢友苏的母亲刘叔华亦师从吕凤子、潘天寿等大师,专功墨竹,自成一格,著有《刘叔华画竹》,工诗词,为“苏州沧浪诗社”创始人之一。家庭的艺术氛围令谢友苏耳濡目染,培养了审美兴趣。而读画临帖,传移模写,以及对六法之钻研、艺术和人生真谛之理解所得到的裨益,都显现于他绘画作品的造型功力和意境迁想妙得中。

      谢友苏的人物画恬淡、向善、幽默而又充满生活情趣和人生况味,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写实而适度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一个正在遗失的纯真年代,一个值得慢慢品味和怀念的时代。

 蛰居草丛无人识 一朝落盆可称王

导演一般的创作者

文汇雅聚(以下简称文):从你的画面上能读出许多苏州故事,在苏州一定住过小巷吧?

谢友苏(以下简称谢):我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搬过很多次家,最早锦帆路住过,还有福桥西街、潘儒巷、三元一村、幽兰巷、花街巷等。所以我的人物画大多是从人们熟悉的生活场面中提炼而出的,充满了小时候生活的点滴,作画过程中很自然就流露出来了。就是生活中那些再普通不过的细节,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趣事吸引着我。我想借这种浓郁的生活情趣来创作,抒发自己向往的恬淡、适意的人生感悟。

文:现在每天作画多久?

谢:一般五六个小时,醒来就画,画累了就出门散散心。一般来说,一张四尺对开,从构思到完成要一个多月。构思的时候会经过多次打稿,许许多多小稿子、大稿子,一气呵成。我重画的机会不多,基本上画笔提起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画坏的比较少。我几乎随时随地都在想,有的题材一下子琢磨不透,是很令人难受的。因为要将场景转换在纸上,这个过程要动脑筋。想象的东西是活的、模糊的,而画在纸上是很实在的,往往令人纠结之处就在这里。

文:感觉你创作的时候像一个导演,要将看到的人物、环境、事件通过画面描绘出来?

谢:确实如此,创作人物的性别、表情、动作、心态、职业、装扮,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等都需要想象。人眼睛看到的事物要在画上呈现出来,不但需要再加工,还需要更有趣。千人千面还不是顶难,千人千面里每个人还要有自己的个性,就全凭画家自己的感觉了,语言表达不了。绘画的素材时刻都要提取,有时候可以记录下来,但是有时候赶不及就需要回忆,这也锻炼了自己的绘画能力。比如人物形象有大头,小眼睛、大嘴巴、分头等,我画了厚厚的一叠资料,上面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态,当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就会翻一下,给自己一点启发。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十年海报情,巧遇《故事会》

文:小时候就对国画感兴趣吗?

谢:还真是从小就热爱,我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乱涂。我父亲谢孝思做过教师,他比较会引导。而我有兴趣,所以也比较自觉,国画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的。我和同一年龄段许多人一样,挨过了物质极为贫乏的困难时期,遇到了社会动乱的“文革”岁月,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所特有的岁月三部曲:读书、插队、返城,在太仓农业劳动中磨炼了近十年。那段日子我有了接近和了解更多人们生活的机会,每每劳作之余,我都会到菜场、汽车站等人气较旺的地方进行人物写生,积累了大量的速写画稿,为以后的人物画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文:听说你曾经在大光明影院画过海报?

谢:1977 年伴随着知青回城的浪潮,我调回苏州,到大光明影院画了有十来年海报,现在自己还保留有一些。当时的海报有一人多高,挂在电影院门口,都是大型水粉画。也是从那时候我接触到了西画,开始自学。改革开放初期,一本电影要放映二十天到一个月,这之间时间很长,我有充裕的时间慢慢画。技法熟练之后,我的工作调动到苏州文联,进了业余美术专科学校。这是我父亲以民进苏州市委、总工会、教育协会合办的一个业余美术专科学校,那时候是大专性质。我是1985 年参加成人高考考入的,学了四年,在苏州美专期间,得遇画家刘振夏、周矩敏的指导,他们对我的创作提高起了巨大的作用。我现在的人物画更是受了老师周矩敏的启发和点拨,他的一批题为“散淡人生”的人物系列小品,形式新颖幽默,风韵鲜明突出。这种形式突然点醒了我,我发现原来人物画还可以这样画。生活本身就是含情的,几十年来积累在我心中的人物素材顿时鲜活起来,由于有比较扎实的人物画基础,我画出了一批有着自身感受,充满生活情趣的人物小品。

文:《故事会》连着好几期刊载了你的画做封面,当时是怎样找到你的?

:《故事会》之前找我连续画了八期封面,最近联系我希望再做几期。当时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值《故事会》改版,他们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画封面,恰巧《故事会》的副总编在坐飞机的时候翻阅了飞机上的画册,上面有一期刊登了我的画,他看到后将那一页纸撕下来留存,之后通过文联找到我。后来他还笑言自己从未撕过书,为了我是次。

一盏煤油火 三代祖孙情

一种理想的市井生活

一份浓厚的文化传承

文:怎样看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文化”这一现象?

谢:文化有一个支撑力、一个延续性,不是一时兴起,要有长久的眼光。收藏绘画更多是一种感觉,喜欢最重要。如果一开始就只是投资,很容易走偏。我画画顺其自然、顺其心情,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是真诚的,画的过程中内心是喜悦的。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生活所追求的另一个展示面,这是一种理想的市井生活,这是一份浓厚文化的传承。虽然有时绘画过程中会有困惑,但是偶有灵感,会感到非常高兴。刚开始创作这批人物画的时候,念头特别多,有时候半夜想到会立刻迫不及待记下来。现在画风基本上稳定了,但是还在研究色调,如果再画人物,我想把色彩画得淡雅一点。淡雅看上去文人气一些,我希望画面更素雅、静谧。

文:你笔下的生活是如此恬淡有趣,怎样抓住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呢?

谢:画家需要用细致、犀利的眼睛,在繁杂纷纭的现实生活中搜索、捕捉创作主题,然后用、丰富的想象力与扎实的绘画功力,精细入微地进行加工绘制。夸张准确而适度,同时散发出智慧的幽默情趣,才能感染人们,使人发出会心的笑。艺术需要天赋和技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作品中要饱含对芸芸众生和世俗生活真诚的爱。一个对生活淡漠的人很难对生活琐事有热情,我的内心有一个合家欢乐、社会安宁的梦,“恬淡”是我描述的主题和内容。

文:你的画很特别,一下就能记住,现在的画风是刻意追求的吗?

谢:倒不是刻意追求,是逐渐形成的一种样式。如今的社会特点是太快,快得什么都来不及想,当然更来不及细看。一个纯真年代正在遗失,但这个浪漫年代需要慢慢品味,在我的画里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物情态是生动活泼的。谈情说爱、教育子女、夫妻生活、友人欢聚、弈棋、莳花、读书、赏画、养鸟、钓鱼、品茶、喝酒、春游、酣睡……画面上充满了亲情、友情、爱情,叙述着一桩桩感人故事。希望人们在观赏、阅读这些作品时,会陶醉在有趣的情景之中,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发掘出最美好的东西,用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来说,“美是生活”。

2016年2月10日转载自《文汇雅聚》

绘图作者苏州《友苏美术馆》谢友苏先生

转发请署名

 

地址:苏州市平江路112号

网址:www.xieyousuart.com

版权所有:姑苏区谢友苏文化艺术工作室 苏ICP备14039203号     友情链接:常熟装饰公司